来源:雪球App,作者: 老古板,(https://xueqiu.com/4258888410/131909057)
作者尼尔.弗格森、高诚#阅读# ,其中尼尔.弗格森在百度百科中来头不小,著作颇丰,有很多看名字让人有兴趣的著作。“如果说过去的4 000年见证了思想家的进步,那么我们现在则似乎是要在见证金融家的进步。如果说过去的4 000年目睹了人类向思想家攀升,那么我们现在似乎正经历人类向金融家迈进。”若2006年世界经济总量是1,那么当时的股市市值是1.1,全球债券则是1.5,而全球衍生品则是10,金融在经济贡献中占比逐年增大,金融行业凭借高薪称为藤校毕业生的首选,劳苦大众对于不直接创造价值的金融业者充满了羡慕嫉妒恨。以上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金融星球让地球相形见绌,不断更新加剧金融创新把风险打的更加分散,这时或许不该庆幸风险被极度分散,而更应该担心极度分散以后的群体性癫狂行为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骤然上升和下降带来的风险,通俗点说,危机的数量和破坏性反而可能增加。给未来子女择业和个人投资都很有启示意义。未来的生活质量越发考验人的远见卓识和执行能力,通俗的说,实打实的工作在人生经济贡献中的地位将受到威胁,被选择的意愿和能力这些抽象的东西威胁。而这些恐怕现有教育不见得能即使补上,终生学习恐怕不再是标语和口号,而是每个期望自由的人唯一的选择。序言部分很有吸引力,透露出作者对世界金融运行的些许悲观却不乏理智的感想,把金融死亡和恐龙灭绝及寒武纪物种灭绝相提并论,这种进化论的观点很有意思。总是被西班牙土匪攻占印加帝国的传奇经历吸引,却不曾想到他们劫掠黄金铸成货币,短期、局部满足了他们中部分人增加购买力的想法,但全社会的财富并不能增加。这也让曾称霸世界的西班牙陷入了和许多产油国似的资源诅咒。这种看后视镜开车虽然在投资时老被诟病,但了解世界金融历史时却颇有意义,它体现了金融发展曾有的艰辛和荒蛮。“三角困境”以往看过,但没有深入了解。汇率稳定、国内经济稳定、货币流动是三个重要因素,但任何货币制度只能保持三者的均衡博弈,而很难三全其美。如以往的金本位虽稳定了汇率,但在货币发行受限条件下,则容易触发流动性不足带来通货紧缩,造成短期利率大幅波动。书中说目前基于存款的货币体系和浮动汇率避免了金本位制度的不足,虽没说目前制度安排的不足,但窃以为货币超发、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的旺盛还是值得引起警惕的。在普通民众还把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作为生活准则而蹒跚学步时,金融其实早就变本加厉的玩起寅吃卯粮的游戏了。银行迫于金本位和后来货币体系监管要求不能满足金融需求,便创造除了更加精密的债券市场、保险、股票、房地产市场,将金融深入到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必须环节上,使人恨他、爱他、怕他,却愈发离不开他。虽然这样说颇有些斥责金融的意味,可国家、政府尚且在世界金融变革中亦步亦趋、俯首帖耳,普通百姓更是别无选择了。通过这些书籍看看世界金融和货币的发展,从银行、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再到灰色地带的金融衍生产品,只懂定存或买些理财的人们在金融世界里的处境,就像在巨浪滔天的海啸中落水者似的,紧紧抱住那唯一的随时可能被击碎或冲走的救生圈。金融落下普罗大众已经太远,已经足够庞大、复杂、精密。美国内战中,南方为筹集军费而发行以棉花作为抵押的债券,为保证好的债券行情,蓄意对棉花进口大国——同时也是实力债券买家的英国实行棉花禁运。可英国从中国、印度找到了替代棉花,南方债券销售不利未能筹集足够军费而败在北方手下。这样从金融而非军事方面解释南北战争胜负的故事,让我对南北战争的认识丰富、立体了一些,我想说认为大象既像柱子又像墙,比认为大象肯定是柱子的貌似要强一丢丢。银行以存款为基准,债券以政府或企业信用为基础,保险以财物或人的寿命健康为基础,股票以企业生存和发展为基础,期货以人们对标的的未来预期为基础,房地产以人们住房需求为基础。每种类型货币的产生都依赖于特定的基础,这些基础牢固程度各不相同,而表现它们价值的价格随着货币浪潮而起落。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储蓄,美国借贷。看看2018中美贸易总额6500亿,其中约5千亿是中国出口美国的,美国对中国出口约1500以。听闻美国又要对中国5000亿商品加征关税,而中美贸易争端在一段时期内将成为常态,在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时将不可避免的继续下去,想来将是在关税的比率、涉及的商品范围、涉及的商品金额上大做文章。美国借美元国际货币的霸主地位,让全球以美元交易的若把世界货币体系从金本位制起掐头去尾分成三段,从时间角度看呈现越来越短的特点,后两段基本处于看不到的位置,因为时间占比或许短暂。可货币在这几千年的变迁相对人性还是超前可太多太多。一战前,人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了,金融和经济融合深化,很多大头部书籍论证世界和平有益于全球,而动荡对大国更为不利。但是,一战还是爆发了,当然不单单因为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个原因。不论是银行、证券、保险、房产、期货、衍生金融产品等等,金融极尽所能的寻找更多的“宿主”来稳定自己不安的灵魂。普通百姓在货币——这个不断变形的金融怪兽面前,何尝不像死死抓住救命稻草的落水者般,可怜,也有可恨之处。■■■■■■■■■■■■■■■■这是本我正想读的书,它讲货币、金融用浅显易懂的话写给了读者。我挺喜欢全球金融、经济、货币类的内容。而且我喜欢关于它前世今生的内容,这或许更有利于全面真实的了解它,是因为我的危机感、警惕性强还是好学?不得而知。看了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喝过洋墨水的他很有才情,在这本评论集里多数都是关于民主、人权等高大上的抽象的理念,少数是民生问题。那些抽象概念是好,但知道就行,因为不符合国情和实际生活,所以是走马观花看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