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ET有比较明显的过敏症状,具体表现是喷嚏不断然后提不起精神。药虽然也吃了,但好像起效有点慢。说这些,是想为最近以及今天的更新比较少而道歉。
2012年7月,佳能推出EOS M无反相机(佳能中国称为“微型可换镜相机”),开启了EOS系统的新篇章。截止到2017年9月,佳能共推出了7款EOS M系列产品。其中,正在销售的产品有5款,分别是EOS M100(2017年10月发售)、EOS M10、EOS M3、EOS M5和EOS M6。
* 在佳能日本官网上,EOS M3已列为停产产品。
选择佳能EOS M的理由
截止到2017年9月,推出全画幅无反相机的厂商仍然只有索尼、徕卡两家。这意味着非全幅产品在无反领域依旧占主流位置——这其实是一句废话,因为不管是数码单反、无反、可换镜头相机还是整个数码相机市场,非全幅都是主流——我们虽然总在说全幅普及了、全幅普及了,但真正的全幅时代其实还没到来。
在非全幅无反相机中,ET更推荐APS-C画幅产品,而不推荐M4/3系统产品(理由可以参考《全画幅、非全幅有何不同》中关于等效概念的描述)。目前,APS-C画幅无反系统主要有4个,分别是佳能、索尼、富士和徕卡。
索尼E卡口系统有性能不错的机身(比如a6300、a6500),但APS-C画幅专用镜头不够给力——因为索尼的研发、生产重心都已经转移到全画幅产品上了。富士X卡口既有性能不错的机身,又有规格突出的镜头,但机身、镜头的价格都不够亲民——XF 50/2 R WR都要卖三千多,想“穷玩”实在是太难了(多半要牺牲AF)。至于徕卡,这个品牌什么时候和“亲民”沾过边?
再看佳能,EOS M5、EOS M6在画质、性能方面都达到了主流以上水平,原厂EF-M卡口镜头的体积、价格也很合理。最重要的,佳能EOS M系列无反相机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EF卡口镜头,并且在操作体验上并没有太多损失。所以,虽然在售EF-M卡口AF镜头的数量只有6款,但没有谁会觉得镜头群是佳能EOS M的短板——转接环+EF 50/1.8 STM都比其他系统的近似规格镜头便宜。
综上所述,如果你的预算有限(8000元以内)而又打算购买无反相机,ET推荐首先考虑佳能EOS M系统。
展开全文
产品线
与单反产品相比,佳能EOS M系列在产品命名方面是有点混乱的。最典型的问题是:EOS M6的产品序号大于EOS M5,但定位和售价都比EOS M5低一挡。
从EOS M10的后续产品被命名为EOS M100来看,ET大胆预测EOS M6的后续产品会被命名为EOS M20。
成像质量
EOS M100、M6、M5都采用了新一代2400万像素CMOS和DIGIC 7图像处理器,具有相同的画质表现。不过,与采用同样CMOS和处理器的数码单反相比(200D、800D、77D),EOS M100、M6、M5的画质要差一些。这或许是处于功耗控制方面的考量。
EOS M3和M10采用的是上一代2400万像素CMOS,成像质量和EOS M100、M6、M5等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不推荐购买。
拍摄性能
EOS M100、M6、M5都支持全像素双核CMOS AF,对焦性能大概相当于200D、800D、77D、80D等产品在实时取景模式下的表现——特别是在转接EF卡口镜头时,感觉和数码单反开实时取景几乎完全一样。
EOS M6、M5的最高连拍速度是9张/秒,连续对焦时的最高连拍速度是7张/秒。虽然速度不及索尼、富士、奥林巴斯等品牌的中高端产品,但也达到了主流以上水平(比同级别的数码单反快)。EOS M200因为定位较低,最高连拍速度被消减到4-6.1张/秒。
短片拍摄
截止到2017年9月,佳能EOS M系列产品都只支持1080P全高清短片拍摄,没有支持4K短片拍摄的产品。与其他品牌无反相机相比,这应该是一个短板。
EOS M6、M5支持数码IS防抖功能。
EF-M卡口镜头
截止到2017年9月,佳能EF-M卡口AF镜头共有8款,分别是:
佳能EF-M 11-22/4-5.6 IS STM(约2300元,推荐京东自营)
佳能EF-M 15-45/3.5-6.3 IS STM(拆机版约500元)
佳能EF-M 18-55/3.5-5.6 IS STM(已停产)
佳能EF-M 18-150/3.5-6.3 IS STM(拆机版约2500元)
佳能EF-M 55-200/4.5-6.3 IS STM(约1500元)
佳能EF-M 22/2 STM(约1300元)
佳能EF-M 28/3.5 IS STM微距(约2000元,推荐京东自营)
腾龙18-200/3.5-6.3 Di III VC(虽然没停产,但现在基本买不到)
★联系方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