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bet5365亚洲版 德州概况 加入收藏 加入首页 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首页  >  瞭望塔
四川营山县城南镇党委工作方法的调研报告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1年09月21日 00:00:00
    

【编者按】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先后在8个乡镇工作,在16年时间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具有30年农村工作经验。2005年,文建明罹患肝癌,至今已动手术20多次。

文建明于2003年春任城南镇党委书记,探索创造了“乡镇党委三二工作法”,亦称“文建明工作法”:三个“三”,即“三制”——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集中制,“三定”——定岗、定员、定酬,“三教育” ——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十好”教育;两个“二”,即“两下”——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两集中”——集中服务、集中理财。“文建明工作法”是促进农村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的系统工作方法,探索出了新时期乡镇党委工作的一条新路,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工作方法、创新社会管理、密切联系群众、推动社会和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示范带动作用。

现将2011914《人民日报》刊发的本报记者调研文章《一个西南小镇的巨变——四川营山县城南镇党委工作方法的调研报告》予以转发,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一个西南小镇的巨变

——四川营山县城南镇党委工作方法的调研报告

本报记者      郑德刚  杜尚泽

 

【题记】

在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我们走进了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

有记者来采访“文书记”的消息,在田野、村落不胫而走。

镇政府会议室,细细一数,竟来了110位乡亲。党的情、文书记的恩汩汩流淌。掌声、笑声,激动的泪、爱戴的泪交织……采访多年,我们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

分别时,上百双热情的手伸向我们:“给党中央带个好!”“感谢你们来看文书记!”

文书记——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

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生命和事业的两个奇迹。2005年患了肝癌,至今动了20多次手术。接受我们采访时他刚出院几天,头发乌黑、神采奕奕。

30年农村工作经验,8个乡镇工作经历,16年乡镇长、党委书记,他探索出了一套促进农村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工作方法,一个面对面、心连心的工作法,一个全面、系统、具体、管用的工作法,把真正热爱群众、关心群众的路子走活了。

这不是一个人的道路,而是新时期乡镇党委的一条出路。

全国有3.4万个乡镇党委书记,近60万个村党组织书记。

这支队伍,是9亿农民的“领路人”,是党在基层的“桥头堡”,也是党心民心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关系着党的形象、党的利益,决定着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

新的历史阶段,给这支队伍提出了新挑战,带来了新机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全国县乡党委新一轮换届,怎样让换届后的乡镇党委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执政水平、执政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

“文建明工作法”给这三份历史问卷,一个响亮的回答!

 

 

城南镇,过去、现在天壤之别。

2003年春天,文建明走马上任。虽说是城郊镇,外号却是“城烂镇”。听说来了新书记,30多拨讨债的人冲进了镇政府。那时,干部进村,村民甚至放狗咬、泼大粪,锄头扁担敲得咚咚响,高喊:“滚回去!”

如今,村民送给镇党委8面锦旗。干部进村,走乡串户,坐下来拉家常、寻问题、解难题,共谋致富的路子。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年翻三番,镇村债务全部归零。

乡亲还是那些乡亲,是什么改变了他们?

 “文建明工作法”,也称“乡镇党委三二工作法”,改变了城南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更彻底改变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乡亲们打心眼里赞叹:共产党就是咱老百姓的党!

“三制”:分类式推进工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过去一些乡镇干部忙于应付,胡子眉毛一把抓,顾此失彼。文建明推行了“三制”,工作有重点、有分类,推诿扯皮少了,效率自然就高了。

20099月,甲流来势汹汹,营山县卫生局局长杨茂康一筹莫展:县上的传染病区由于土地纠纷无法隔离,即便隔离又没有施工队愿意接那儿的活。

传染病区位于城南镇,杨茂康找到了文建明。

甲流应急工作组迅速成立。第一天,文建明和工作组走访了11户人家,刁难的,说理;困难的,补助。土地纠纷很快达成了一致。

第二天,150人的应急队伍进驻施工。队伍中,有的身着警服,有的穿着白大褂。这支不寻常的施工队成了小镇的新闻,村民们纷纷加入。三天后,传染病区的围墙拔地而起。

一堵围墙,见证了城南镇“三制”的效率:

对业务工作实行“常抓制”,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确保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对中心工作实行“分组制”,组建由分管镇领导牵头负责的工作小组,建立领导责任制,分组联村包片,确保中心工作专人抓、重点抓;

对应急工作实行“集中制”,建立应急工作预警制、全民动员制,集中力量攻坚。

“三定”:绩效式管理干部

刚到城南镇,第一次干部大会,文建明就吃了一惊:70个镇干部、192个村组干部,七站八所样样有,村组干部个个齐。

“有利的事抢着干、没利的事绕着走,做事凭感情、上班看心态。”村民办事找不到人。村镇的弊端人人知,谁都没个长久之计。

必须制度管人!经过仔细调研,文建明拟定了“三定”:

定岗:打破行政、事业界限,整合人员资源,将乡镇机构重新布局,组建两办四中心,即党政综合办、督查考核办,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财务结算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政策法规服务中心。

定员:年初,对书记、镇长以外的所有干部,严格程序公开竞岗。上岗人员一岗多责、统一调配、动人不动编。落岗事业人员保留编制,发放基本工资和生活津补贴,鼓励到村社任职或自主创业,可参加第二年新一轮竞岗。

定酬:上岗人员的报酬是“工资+生活津补贴+工作绩效补贴”。其中,业务工作实行定补制,按出勤情况计发;中心工作实行积分制,按完成进度和实际效果积分;应急工作实行奖励制,根据任务轻重、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全体起立、重新上岗”的方案一公布,全镇上下炸了锅。在质疑声、埋怨声中,21个镇干部、34个村组干部层层选拔、脱颖而出。

改革出活力。仅仅两周,机构消了肿,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工作运转井然有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镇党政办主任兰春书说:“以前一天活拖成两天干,现在是两天活抢着一天完。”

下岗后,10个事业干部来到村社兼职,12人创办了经济实体。竞聘落选的杨易承包了80多亩荒山,种上了黄花梨,还申请了商标,企业越做越大。谈起“三定”,他感慨不已:“多亏这个狠招,要不我至今还窝在机关混日子。”

“三教育”:全员式教育引导

在城南镇,找媳妇、贷款,都要问问是几星文明户。外地人听着纳闷,城南镇的百姓都对“三教育”如数家珍。

一进镇政府的大门,墙上贴的就是“三教育”,细则醒目。

群众“十好”教育,每月一次的形势教育、每季度一次法制教育、每半年一次感恩教育。每年评选一批“十好家庭”、“十好文明店铺”等。对“十好”,公开授牌;对后进,专人帮扶。

党员党性教育,每月一次党课,每年一次民主评议,表彰一批优秀党员。

干部爱民教育,每月一次干群恳谈会;每半年一次点评会,领导点评和干部互评相结合;每年一次群众评议,干部双向述评,接受满意度测评,评选表彰一批爱民干部。

有的干部爱赌,文建明想出了“土法子”——自制“戒赌牌”,印上自编的《戒赌歌谣》,要求爱赌的干部像小学生那样,整天高声诵读。这一招立竿见影。

过去,城南镇是远近闻名的烂摊子,封建迷信、忤逆不孝、吵架闹架,百姓习以为常。如今,广播电视每天早、中、晚轮流播放“十好”评选结果,评上的脸上有光,没评上的心里发慌。迷信赌博少了,打架斗殴少了,全镇形成了人人都是“追星族”,家家争当“星级户”的好风尚。

“两下”:寻访式解决问题

去年春天,一个马蜂窝在光荣村一家村民屋顶上落了户。没想到,这件让村民闹心的事,从村报到镇,又从镇协调到县,县消防队派出消防员和云梯,三下五除二挪走了马蜂窝。

牵一发而动全身。借这件小事,全镇开展了一场安全隐患拉网大排查。电网安全、燃气安全、房屋安全等等,事无巨细一一解决。

翻开《城南镇下访寻问题解决督办通知》,生活小事、拆迁修路的大事,每一件,都处理得妥帖到位,都工整地记录着来龙去脉。

“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干部眼睛向下,党和群众贴得更近了。”文建明向我们详尽讲述了城南镇推行的“两下”。

“下访寻问题”。每月1日—5日,镇村干部带着《寻问题解决表》进村入户,建立台账。6日—10日,村党支部召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研究解决方案。11日,镇党委研究村解决不了的难题,发《督办通知》交镇村及村民代表联动解决。实行回访评价,对未办结和效果不佳的责令限期整改,群众不满意台账不销号。

“下村解难题”。实行干部联片包村,每周23天,各包村干部深入村组,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推行民事代办,在村里设置“民事代办”服务站。开通“110服务热线,干部电话印发到每家每户,群众“电话一打”,干部“服务到家”。

在城南镇,无论走进哪个村,问谁都能对“下访”、“下村”说得热情洋溢。

文峰村村支书舒德明说,村里过去不通路,水果蔬菜运不出去,眼巴巴烂在地里。后来文书记“下访”来到村里,逐门逐户做工作,带着全村修了水泥路。村子富了,村民们更有盼头了!

景阳社区居民卢家明说,我得了视神经炎,双目失明,妻离子散。文书记和居委会李主任在“下访”时找到了我,帮我开办了盲人按摩培训班。是他们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

保真村村支书侯润民说,文书记第一次到村上,寻问题记了满满一本,他一件件理顺,再难的事总会给我们答复。就是那一次,村里拖了11年的征地补偿问题,圆满解决了。

坐过两次牢的罗洪川,2006年出狱后,一度自暴自弃。文建明在“下访”中发现了他。这个曾经的死缓犯,如今成了抗洪模范,一说起文书记,就激动得没完没了:“帮我找工作、帮我安了家,媳妇都是他帮着找的。有了文书记,老百姓怎会不拥护共产党!”

近三年,全镇寻访问题1985件,解决率达99%7个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600多个信访问题解决在一线,镇村干部先后下村为群众解决问题2万余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NextPage]

“两集中”:便捷式服务群众

20048月,一位老人闯进文建明办公室。孙女考上大学,入学转户口需村里盖章。她拄着拐杖漫山遍野找了三天,就是不见村干部人影,急得直掉眼泪。

文建明很快帮她办妥了手续。送走老人,他陷入沉思:干部怎能成甩手掌柜呢?甚至非得“吃拿卡要”才给群众办事!

镇村财务混乱,包包账、坨坨账、糊涂账比比皆是,镇上债务高达2000多万元。村民怨声载道。

一个改革的新点子浮出脑海——实施“两集中”。

集中服务。设立政务集中办事大厅和村务集中办事点,把村上公章集中到镇上,每逢当场天(赶集日),镇村干部集中办公、一条龙服务。推行“百姓经济”,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指导、群众主导原则,实施“户户创家业、能人创企业、老板创大业、回乡创新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

集中理财。在镇设立财务统管结算中心,用电脑取代手工做账,财务直接核算到村组、项目、农户,资金支配使用权仍归属各村(社区)、各部门,实行收支分线、村财镇管、财务统管。

外地乡镇干部到城南镇,看到农民群众竟然愿意走几公里路,主动到镇上排队交费,感到不可思议。“百姓缴的是明白钱,拿的是明白票,看的是明白账,又快又方便,咋会不愿意?”文建明这样自豪地解释道。

很多百姓也从“两集中”中尝到了甜头,走马村村民李隆轩过去给女儿办结婚证明,折腾了两周;现如今,办理建房手续,只花了10分钟。他感慨地说:“群众盼党的政策好,盼办事顺利。现在政策好,办事也好方便呦!”

近年来,全镇新建14.7公里的环形村道水泥路,惠及1.1万人。建立“支部+市场”、“支部+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多个,建立1个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示范园,培育种养大户135户,引进投资2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20余家。

村民们富了,也有了主心骨。他们说,有难事就找党,咱老百姓的党就是好!

这不是一个人的道路,而是新时期乡镇党委的一条出路。

如同一面多棱镜,“文建明工作法”继承了党的光荣传统,又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折射了当前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凸显了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它把握了时代的规律和特点,适应了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任务、新要求,创新了乡镇党委的工作模式,探索了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能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变宏观为微观、变粗放为精细,变“重经济轻党建”为“抓党建促发展”。

实践证明,这一工作法对我们在新形势下g强和改进基层工作方法、创新社会管理、密切联系群众、推动社会和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示范带动作用。

变被动为主动

有人称他为“问题书记”。

城南镇的一个村干部接连三个月找不到问题,被罚了50块钱的误工补助。

问起原因,文建明答得干脆:“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导力量,当干部必须知道群众有啥问题要解决。你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化解矛盾。”

“什么叫问题?”“就是损害群众利益的、阻碍当地发展的不利因素。问题来了躲起,肯定越积越多;问题来了解决,会越来越少。”

一上任,文建明就组织对全镇11个村摸底调查,整理出9方面的问题。“家丑”上了电视、登了报纸:

一是致富路子不畅;二是办事体制不顺;三是政务村务不明;四是干部管理不活;五是工作作风不实;六是财务管理不清;七是精神动力不强;八是工作运转不力;九是干群关系不好。

“只要迎着问题上,肯定会想出办法来。这是我这些年来最大的经验。”迎着问题上,针对的是当前乡镇、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体现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解决的是密切党群关系等根本性问题,抓住了应对基层工作挑战的“牛鼻子”。

迎着问题上,不是解决一件事、灭一次“火”就给工作画上句号,而是探寻问题的根源,把问题当课题来研究,把工作当事业去对待。很多和他打过交道的乡镇干部说,文建明很会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这正是因为他有一颗爱民为民的心。

偷捂盖子、躲避矛盾、拖延问题,只会让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变被动为主动,深入基层、重心下移,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更容易发现各种苗头和倾向,更利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看来,变被动为主动,就其运行而言,是一种向下运行、向群众负责的机制。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她认为,联系群众有多种途径,“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的做法,是主动上门服务,是新的社会条件下联系群众的途径与方式。

变宏观为微观

科学管用的方g是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工作方法虽不关乎战略,却是决定成败的战术。文建明常说:“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

对全国宏观的“面”而言,乡镇工作是一个个微观的“点”。把中央的要求具体化、形象化、本地化、制度化,是“文建明工作法”的一个重要启示。

今年2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并就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8点意见。

对照这8点意见,城南镇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推广。如,工作法中的“两下”,即“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正是第二点意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的具体落实。工作法对应急工作实行“集中制”,落实了第五点意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工作法提倡“三教育”,对群众十好教育、对党员党性教育、对干部爱民教育,贯彻了第八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

乡镇党委学习落实中央精神,简单的念念文件、写写汇报、照本宣科根本行不通,而是要切实根据实际“量体裁衣”。通过科学管用的工作方法,让中央政策真正惠及百姓。

对一个乡镇党委来说,“微观”更加体现执政智慧,需要更深切地了解百姓需求、更负责地把握服务尺度。管得太严,容易让群众丢掉主动性、创造性;放得太宽,干部越来越懒,群众越来越远,干群关系越来越“铆”。

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便捷的服务选项,更顺畅的致富路子……衡量“微观”的唯一标尺,就是群众的满意度。

变粗放为精细

我们在采访调研中发现,一些乡镇干部想干事、想干成事的愿望强烈,可面对农村复杂局面,方向不够明确、重点不太清晰、手段创新不足。

尤其是全国取消农业税之后,有的乡镇党委政府还习惯于原有的催粮催款模式,面临“旧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实难题,难以满足新时期群众的新期盼。

在一些乡镇,粗放的管理方式并不鲜见,绩效考核一刀切、农作物种植一刀切。这些工作方法,打磨掉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文建明工作法”很多看似土办法,实际上融入了现代管理理念。填补了管理空白区、业务交叉区,职责分工更细、服务要求更高、权利责任更明确、目标考核更清晰。定岗、定酬、定人,流程化、定量化、信息化,使城南镇乡镇党委的精力有张有弛,力量有分有合,整合了人力资源,形成了乘数效应。

截至8月底,全国82%的乡镇党委已经完成换届工作。这是推进乡镇党委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机遇。从换届后乡镇党委的需求看,教方法、指路子、建机制是当务之急。这也正是变粗放为精细服务的重要机遇期。

变照搬为活用

四川,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有革命老区、也有少数民族聚居区。全面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后,四川各乡镇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以工作法为基础、符合本地实际的、卓有成效的乡镇工作路子。短短时间,包括藏族群众聚居区乡镇在内的多个乡镇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在采访调研中发现,四川各地没有拘泥于工作法的条条框框、千篇一律地学,而是主动找差距、学本质,逐步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方法。

 “文建明工作法”的发源地营山县,将乡镇分为山区、丘陵、平坝乡镇三个类别,分门别类地制定工作重点、推广方案、推进步骤。县科技和扶贫移民局党组书记杨光说,去爬山村扶贫时,一些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的群众对扶贫措施抵触、破坏,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他们学习“文建明工作法”,一家家地下访、做工作,一件件地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从修路到修学校,村子一步步脱了贫,群众的心也焐热了。“现在过年过节,村民们还主动发短信问候我们!”

阿坝州阿坝县借鉴工作法中的“两集中”,成立了32个药山(远牧点)临时党支部,组建了96个留守党员服务队,做好守村护寨、田间管理、防灾救灾、照料留守老人儿童等工作。

四川省的乡镇党委书记换届工作6月底基本完成,近期正对换届后的领导班子集中推广“文建明工作法”,抓培训、抓覆盖、抓创造性落实。计划今年10月底前覆盖全省4407个乡镇。

全国3.4万个乡镇党委书记,所在的乡镇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干群关系等都有差异。再好的工作方法,也必须结合本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结合时代特点因时而异,惟其如此,才能落地生根,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变“重经济轻党建”为“抓党建促发展”

放眼全国,党的基层组织是一支坚强有力的战斗队伍,也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本依靠力量。但在某些地区,基层党组织出现空白、断层、边缘化等现象。有的基层干部简单地把党组织建设等同于“修房子、插旗子、挂牌子”;也有的重经济轻党建,看不上也顾不上党建工作。

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文建明工作法”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如,强化“党”的观念,把党的声音及时传播到农村;哪里有资源整合、共性问题,党组织就建在哪里;扎扎实实地为民办事,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支部+市场”、“支部+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把党组织的威信树起来。同时,重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骨干力量,形成党员人才梯队。

变“重经济轻党建”为“抓党建促发展”,让基层党组织融入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为民解忧、带民致富过程中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管理优势。

提升“党建”地位作用的同时,也推动了党组织的职能转变,从管理转向服务。中央党校教授张志明认为,“文建明工作法”形成了党政机关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导向的治理模式,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并带动基层政府职能转换,以服务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同时,把党内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教育联系在一起,以思想教育形成党员、干部与群众共享的价值理念,这是工作法得以运行的思想基础。

我国以农业为主、农民占人口大多数。无论是风云激荡的战争年代,还是热血沸腾的建设时期,辽阔农村始终是党的重要阵地、广大农民始终是党的坚实根基。他们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生命力,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孕育了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党”和“民”,正是“文建明工作法”的两个关键词。一方面,在工作中发挥“党”的作用,体现“党”的意识,强化“党”的观念;另一方面,追溯工作法形成的脉络、评判的标准,纵览工作法的每一个要点,全都从“民”出发,又落脚在“民”上。带着深情、带着智慧、带着责任对待人民,为人民谋利益,和人民心贴心。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文建明曾说:“读懂百姓才会找准路子,尊重百姓就能加快发展。”对百姓有感情,比方法更重要!

城南镇是川陕革命老区。从“文建明工作法”中,我们看到了两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二是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这两条历史经验,贯穿于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在新时期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版权所有:中共德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东风东路1566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 1024*768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