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bet5365亚洲版 德州概况 加入收藏 加入首页 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德州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才工作回顾与展望(2008.12)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3年11月22日 13:57:42
    

 

德州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才工作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30年,是德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同样也是人才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30年来,德州人才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德州大地处处呈现出人才涌流的蓬勃生机与崭新活力。

 

历史性的跨越

回顾30年来走过的历程,德州人才工作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9781986年为正式起步阶段。1978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著名论断。德州地区人才工作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正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这期间,德州地委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职称评定开始实施,逐步推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奠定了德州人才事业发展的基础。

1987年—2002年为加速推进阶段。19879月,党的十三大召开,确定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1990年,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这期间,我市干部和人才集中统一管理的现状得到了彻底改变,建立起科学分类管理体制,大力推行了“一推双考”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政府科技副职选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和农村科技大王评选工作,建立起了高级专家人才库,全市以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03年至今为全面深化阶段。2003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德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2003年以来,对全市人才状况进行了普查,制定了包括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在内的“五支人才队伍”一起抓的具体措施,自2007年以来,新的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南融北接”战略,为进一步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了与省教育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人才对接,围绕加快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建设,印发了《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德州市“首席专家”建设工程实施办法》、《德州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优秀人才奖暂行办法》等文件,出台了吸引和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大量吸引人才来德州创业,全市上下重视人才事业、支持人才事业、发展人才事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历史性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德州人才工作取得了三大历史性成就。

一是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通过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公选制、机关中层干部竞岗制、公务员考录制、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配置等一系列人才人事管理机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进一步形成。1978年,德州地区共有干部53640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15323人,到2007年底,全市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3611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13人,博士90多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达14890人;全市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家。引进了乐陵中联马玲薯产业集团徐涵、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正强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二是初步形成了人才教育、培养、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念深入人心,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全市各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在竞争中选拔人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改革开放以前,人才分布仅限于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目前,全市各类人才分布范围扩大到教育、卫生、农业、制造业、计算机、金融、交通、房地产、现代服务业、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国民经济的22个系列100多个行业,人才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技术攻关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

三是初步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格局。市委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着眼长远发展,创新工作机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市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目标综合考核体系,人才工作摆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各级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增强了人才工作的合力。

 

历史性的重任

30年改革开放,德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各项成就,无不得益于各类人才的创造和奉献;立足新的起点,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仍然离不开各类人才的创造和奉献。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提出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重要战略任务,为我市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与发达市相比,我市人才观念滞后、人才集聚效应不够强、有效承接人才的载体不够多、人才创业平台不够宽、人才市场体系不健全、用人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还很突出,特别是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引进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成为制约我市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好各类人才的作用,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坚持。

坚持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新的历史时期,德州人才工作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九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战略任务,以改革开放和开拓创新为动力,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切合德州实际的人才工作之路,为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坚持把树立科学人才观作为人才工作的首要前提。从德州实际出发,树立科学人才观,就是要深刻认识人才对加快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建设的重要性,努力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方法,着力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按照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前瞻性地培育造就人才,把这件利长远、打基础的工作做实做活;就是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精神、开放的眼光、务实的态度,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做法,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有效整合人才资源,努力形成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

坚持把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人才工作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大力实施“151”人才培养计划和“6511”人才引进工程,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积极培养引进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经济开发区和高科技园区的主体作用,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业平台,增强我市吸纳集聚人才的能力;实施德州市“首席专家”岗位建设工程,开展优秀创新型人才评选活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形成以业绩、贡献和自主创新为导向的社会化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

坚持把党管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 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市委组织部要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不仅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而且要努力成为人才之家;发改委、经委、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农业、文化、教育、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认真落实人才工作职责,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真正使德州成为人才辈出之地、人才集聚之地、人才创业之地,为我市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版权所有:中共德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东风东路1566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 1024*768分辨率浏览